脘腹胀闷1月余。患者1月前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胀满、疼痛,时有反酸,无恶心、呕吐,嗳气频频,平素大便不畅,1-2天一次,腹胀,纳差,痰多,睡眠一般,小便可,舌质淡苔白脉弦。追问病史,患者平素性情急躁,饮食不节,作息不规律。神志清,咽部无充血,两肺呼吸音清,未闻及干湿性啰音,心律齐,未闻及病理性杂音,腹软,无压痛,无反跳痛,肠鸣音3-4次分,移动性浊阴性。中医诊断为:胃痞,辨证为肝胃不和。治以调和肝脾,处方如下:
半夏10g 黄芩10g 黄连5g 干姜5g
党参15g 厚朴10g 槟榔10g 茯苓20g
砂仁5g后下 甘草5g 海螵蛸15g 延胡索15g
炒白术30g 枳实10g 旋覆花5g包煎 石斛20g
6剂,水煎服,日一剂
二诊:患者胃胀感减轻,但总觉胃脘、腹部气串感,嗳气打嗝后减轻,情绪不佳,大便可,一天一次,舌淡苔白脉弦。在前方基础上加强疏肝理气药物,加减如下:
半夏10g 党参15g 厚朴10g 茯苓20g
砂仁5g后下 甘草5g 海螵蛸15g 延胡索15g
炒白术30g 枳实10g 旋覆花5g包煎 柴胡10g
香附10g 佛手10g
6剂,水煎服,日一剂
三诊:胃脘、腹部气串感消失,脘腹胀闷整体较前减轻,情绪有所好转,失气多,舌脉同前,前方加减如下:
半夏10g 黄芩10g 黄连5g 干姜5g
党参15g 厚朴10g 槟榔10g 茯苓20g
砂仁5g后下 甘草5g 海螵蛸15g 延胡索15g
炒白术30g 枳实10g 旋覆花5g包煎
6剂,水煎服,日一剂。
心得体会:
患者因“脘腹胀闷1月余”就诊,符合中医“胃痞”诊断,辨证为“肝胃不和”。患者平素性情急躁,饮食不节,作息不规律,肝脏主疏泄,当人的情绪不稳定时,肝气不疏或者逆乱,肝气横逆犯胃,就会出现腹痛、呃逆、呕吐、食欲不振、胸胁满闷,有的人还会出现便秘或者腹泻、痛则腹泻、泻后痛减等症状。肝胃不和型患者的发生与情志失调密切相关,注意调畅情志有助于其治疗和康复。“见肝之病,知肝传脾,当先实脾”,肝木易克土,肝病每传脾,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患者多有脾虚情况存在。应用疏肝健脾、理气止痛之法治疗,气机郁滞之症状渐退后,脾虚之症状将明显出现,此时应注意适当配合党参、白术、砂仁等健脾益胃之品。因此方选半夏泻心汤合柴胡疏肝散再配合以上药物治疗。二诊患者情绪明显,方以柴胡疏肝散为主,方中柴胡、白芍、赤芍、香附疏肝解郁,理气止痛;川楝子、延胡索疏肝理气,止痛;陈皮、枳壳理气和中;旋覆花降气止呃;建曲、麦芽、山楂健脾益胃,消食和中;甘草调和诸药。上药合用,共成疏肝解郁,消食和中,理气止痛之功效。三诊患者胃脘、腹部气串感消失,脘腹胀闷整体较前减轻,情绪有所好转,续以初诊方加减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