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>名医工作室
《伤寒论》之半夏泻心汤学习心得
发布日期:2020-11-11    浏览次数:5241

仲景《伤寒论》为治疗脾胃病提供了众多良方,这些方药历经千年的临床检验,疗效卓著,有很高的临床价值,至今仍被广泛应用。

《伤寒论》太阳篇中痞证就提到一个“心下”,称之“心下痞”。这个心下不是指五脏的心下,而是指剑突以下,腹以上的脘域,这个脘域称为心下,正好是脾胃所居。

“泻心汤”非泻实通

对于痞证的治疗,《伤寒论》用的是泻心汤,共计有五个泻心汤。治痞为什么要用泻心汤呢?这个泻不能理解为补泻,而是言其通。因为这个脘域,脾胃所居,乃半表半里;痞者塞也,气滞而不行,中实无物,非血非水,按之则濡,实乃气痞。我们知道,胃气主降,脾气主升,反之升降失常,闭塞了,不通了,就痞塞了,就如上述一个否卦。因此,泻心汤实际上是帮助脾胃恢复升降功能,是由否转泰之方。

泻心汤重通降、扶阳

助通降:中医乃大道,而“道不远人”,“大道至简”,任何与道相背的都称之为悖。那么我们都明白,胃归属六腑,腑气以降为顺,泻心汤助其通降,痞塞可除。

扶阳气:中医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于阳气先虚了,仲景的《伤寒论》处处体现了扶阳的思想,半夏泻心汤原治小柴胡证因误下而成之痞证,邪在少阳,应以和解,如误用下药,则伤中阳,以致升降失常,阴阳不调,寒热互结,逆成痞证。而该方扶持中阳,可协调脾胃阴阳。

剂量掌握要灵活

仲景《伤寒论》示人以大法,一张泻心汤其实是仲景给了我们一个方法。临证应运,笔者常用半夏1015克,黄连3~5克,黄芩10~15克、红枣1015克,党参1015克,干姜10克,炙甘草5~10克,临床上具体应用时还有一个掌握剂量变化的问题。

笔者的体会,此方中干姜的剂量最难把握,干姜是辛温散寒之品,而且比较辛辣,剂量小则5克,大到10克。还要再加生姜。因为,痞证病机寒热错杂,若寒偏重,可以用干姜以温中寒,若水气偏重,则可用生姜以散水饮。

半夏泻心汤的配伍

半夏泻心汤合四逆散疏肝降逆透邪,症见手足不温,两胁抽痛不适。

半夏泻心汤合左金丸清肝降逆止呕,症见嘈杂吞酸,口苦呕吐。

半夏泻心汤合旋覆代赭汤降逆化痰、益气和胃,症见频频嗳气,咽中痰阻。

半夏泻心汤合理中汤降逆温中祛寒,症见腹胀肠鸣大便溏稀。

半夏泻心汤合平胃散降逆燥湿运脾,症见湿困脾胃,肢体困重。

半夏泻心汤合交泰丸清上温下,症见上热下寒。

虚寒证慎用

半夏泻心汤虽在治疗脾胃病有较好疗效,但笔者的体会只要是痞满实证,寒热错杂,虚实互见,或是虚中挟实都可辨证应用。但若证见虚证、寒证,如慢性胃炎、残胃炎、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证属虚寒者,见舌淡苔少或苔光剥,脘部隐痛,脉象细弱等,因半夏性燥,易伤阴,黄芩、黄连苦寒易伤阳,当细审慎用,可选用沙参麦冬汤、益胃汤、大小建中汤等。

查看电脑版